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莓脱毒瓶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脱毒程序、组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及包装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莓脱毒瓶苗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Strawberry Virus-free Test Tub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莓脱毒瓶苗生产技术规范》(DB 5304T 001-2019)是云南省玉溪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莓脱毒瓶苗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的草莓脱毒瓶苗的生产。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即仅限于通过特定技术手段生产的草莓脱毒瓶苗,排除了其他方式获取的种苗。
2. 原材料要求
标准指出,用于生产草莓脱毒瓶苗的母株必须来源于经官方认证的无病毒草莓种质资源库,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确认无病毒存在。此外,培养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通常选用MS(Murashige and Skoog)改良配方作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苄氨基嘌呤)和NAA(萘乙酸),以促进植株的分化和生长。
3. 生产环境条件
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温室或网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80%范围内。光照强度建议维持在20000勒克斯左右,每日光照时间为12至16小时。这些参数有助于确保草莓脱毒瓶苗健康稳定地生长发育。
4. 操作步骤详解
# (1)外植体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侵染的草莓植株作为采样对象。一般在春季新梢萌发期进行取材,切取腋芽或顶芽作为外植体。
# (2)消毒处理
将采集回来的外植体先用70%-75%酒精浸泡约30秒,然后转入质量分数为0.1%-0.2%升汞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多次直至彻底清除表面残留物。
# (3)接种培养
经过消毒后的外植体被接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完成接种工作。初期培养阶段需密切观察植株状态,一旦发现污染迹象立即淘汰相关样本。
# (4)继代增殖
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后,可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从而实现数量上的增加。此过程重复数次直到达到所需规模为止。
# (5)炼苗移栽
待草莓脱毒瓶苗长出足够数量根系后,逐步降低培养容器内湿度并增加通风时间,使植株逐渐适应外界环境。之后小心地将它们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栽培土壤中继续养护。
5. 成品质量检验
成品草莓脱毒瓶苗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外观检查:株高适中,叶片肥厚绿色,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痕迹;
- 病毒检测:采用ELISA法或其他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对成品苗进行病毒筛查;
- 生活力测定:通过观察其在自然环境下存活率来评估整体生命力强弱。
以上便是关于《草莓脱毒瓶苗生产技术规范》(DB 5304T 001-2019)部分核心内容及其具体操作细节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