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微型桩加固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采用微型桩对公路路基进行加固的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Reinforcement with Mini-pi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672-2023 公路路基微型桩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公路路基微型桩加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的地方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微型桩材料要求
根据规范第4.1条,微型桩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这包括但不限于钢材的质量、混凝土的配比等。例如,钢材应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韧性,以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应力变化。同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并且需要添加适量的减水剂来提高其流动性,便于灌注作业。
微型桩布置原则
第5.2条规定了微型桩的布置原则。首先强调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合理确定桩间距和排距。通常情况下,桩间距不宜小于桩径的3倍,而排距则不应小于2倍的桩径。此外,在软土层中施工时,还应当适当增加桩的数量,以增强整体稳定性。对于坡面防护工程而言,则需根据坡度大小调整桩位布局,确保每根桩都能有效发挥作用。
施工工艺流程
规范第6章详细描述了微型桩从准备到完成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开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工作,包括测量放线、钻孔位置确认等前期准备工作。钻孔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钻进速度,避免因过快导致孔壁坍塌或者偏斜现象的发生。灌浆阶段则需要注意浆液配制比例以及注入压力的调节,确保填满所有空隙并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在养护期间要定期检查桩体状况,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质量检验标准
第7章明确了质量检验的标准及方法。每根微型桩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才能投入使用。主要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桩身完整性、承载力测试等方面。其中,承载力试验可以通过静载荷试验来进行评估,而完整性检查则可通过超声波法或其他无损检测手段实现。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值后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以上是对《DB13/T 5672-2023 公路路基微型桩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