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地图的制作原则、内容要求、数据来源、编制方法及成果形式。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地图的制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unty-leve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ap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666-2023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地图制作规范》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地图编制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于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地图的基本要求。地图的比例尺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1:5000至1:50000之间的比例尺。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地图既能涵盖足够的地理信息,又不会因为过于复杂而导致使用不便。同时,地图需要包含基础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等,并且要标注出重要的气象观测站点位置及覆盖范围。
其次,在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所有用于绘制地图的数据都必须来源于国家或地方官方发布的最新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气象局提供的历史气候记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等。此外,还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比如通过交叉验证等方式确认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再者,关于地图的表现形式,标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不同类型的灾害风险区域应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高风险区用红色表示,中风险区为黄色,低风险区则为绿色。这种直观的颜色编码有助于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另外,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地图上还需要附带详细的图例说明以及文字注释,解释各种符号代表的具体含义。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地图更新机制的重要性。由于气象条件和环境状况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定期对地图内容进行审查和更新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每年至少应对地图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及时调整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DB13/T 5666-2023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地图制作规范》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地图的编制流程,为提高地图质量和实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