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优质冬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地优质冬小麦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Dr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0T 074-2023 旱地优质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山西省临汾市旱地区域的冬小麦种植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通过国家或山西省审定的高产、抗旱、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例如,运旱20496是近年来在临汾市推广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应对旱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次,关于播种环节,标准建议最佳播期为秋分至寒露之间,即公历9月23日至10月8日左右。播种深度控制在3至5厘米之间,每亩播种量为12.5至15公斤。同时强调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至3000公斤,尿素10至15公斤,过磷酸钙30至50公斤,氯化钾5至10公斤。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一是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二是合理灌溉,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水,特别是在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这三个关键时期;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四是适时追肥,通常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各追施一次氮肥,每次每亩施用尿素10至15公斤。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要求当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进行机械联合收割。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确保粮食安全储藏。
以上就是对《DB1410T 074-2023 旱地优质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