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9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优质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9的生产与推广。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Rice Variety Muyu 49 (DB2310T 09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091-2023优质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9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优质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9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播种
标准指出,应选用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且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确保出苗整齐健壮。推荐的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每公顷用种量约为60-75公斤。
二、田间管理
1. 土壤准备:要求土壤耕层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上,整地要达到“平、松、碎、净”的标准。
2. 水分管理: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缓苗;返青后逐渐加深水层至5-7厘米,利于分蘖;拔节期至孕穗期保持深水层,防止干旱影响产量。
3. 施肥原则: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策略,氮磷钾比例建议为2:1:1。在插秧前施足底肥,返青后根据长势追施分蘖肥,拔节期重施穗肥。
三、病虫害防治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抗药性产生。
四、收获与储藏
当稻谷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需及时干燥,避免霉变。储藏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10℃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65%,并定期检查粮情。
五、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特别提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牡育稻49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