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生晒柑普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记录。本文件适用于全生晒柑普茶的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lly Sun-dried Citrus Pu'er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19-2023《全生晒柑普茶生产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全生晒柑普茶的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指出全生晒柑普茶是以新会柑果皮(包括大红柑、青柑)与普洱茶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晒制工艺制成的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产品原料的来源地和加工方式,确保了产品的正宗性和独特性。
二、原料要求
1. 新会柑:应选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新会柑,采摘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标准特别强调了采摘时间,因为不同季节的新会柑其果皮厚度、油室含量等理化指标存在差异。
2. 普洱茶: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要求外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香气纯正,无霉变、无异味。
三、生产工艺
1. 清洗与晾干:采摘后的新会柑需经过清洗、晾干处理,确保果皮干净整洁,避免杂质影响后续加工。
2. 填充与干燥:将普洱茶叶填充入洗净晾干的新会柑中,然后进行自然日晒干燥。标准规定日晒温度不超过45℃,干燥时间不少于7天,以保证柑皮和茶叶充分融合且不失去原有风味。
四、质量控制
1. 感官指标:要求色泽均匀一致,柑皮呈金黄色或棕红色,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柑香与陈香。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2%,总灰分≤6%,水浸出物≥3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保质期及品质稳定性。
3. 卫生指标:铅含量≤0.5mg/kg,镉含量≤0.1mg/kg,微生物限量符合GB 2762相关规定。严格控制重金属残留和微生物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
五、包装与贮存
成品应采用防潮、避光材料密封包装,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贮存环境要求干燥通风,温度低于25℃,相对湿度低于65%,避免阳光直射,防止串味。
六、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重金属含量以及微生物指标。型式检验则涵盖所有技术要求内容,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一次,当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也需重新检验。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全生晒柑普茶生产技术规程》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出厂全过程都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标准,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也有助于推动全生晒柑普茶产业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