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姬松茸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栽培场地、栽培材料、菌种制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姬松茸的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eurotus eryngii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99-2022《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姬松茸的种植与生产。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选取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姬松茸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菌种选择、栽培季节及方法等内容。适用于云南地区姬松茸的规模化栽培。
2. 术语和定义
- 姬松茸:学名为Pholiota nameko,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食用菌。
- 覆土材料:指覆盖在菇床表面用于促进子实体形成的物质,通常由泥炭、稻壳等混合而成。
3. 产地环境要求
姬松茸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最为适宜。
4. 菌种选择
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认定的优质菌种,确保其遗传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同时注意菌种的新鲜度,避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5. 栽培季节及方法
- 栽培季节:一般安排在秋季(9月至次年1月),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菌丝生长。
- 栽培方法:
- 培养料配制:以稻草为主料,辅以适量麦麸、石灰粉等调整pH值至7左右。
- 堆制发酵:将拌匀后的培养料堆成宽约1米、高约0.6米的小堆,持续发酵7天后翻堆再发酵7天。
- 接种:当培养料中心温度降至30℃以下时即可进行接种操作。
- 管理措施:保持棚内通风良好,定期喷水保湿,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光照强度。
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方式减少病原菌滋生机会。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手段加以控制,但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以上内容仅为DB5305/T 99-2022部分内容摘录与解读,具体实施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对从事姬松茸生产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