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荞麦杂交育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荞麦杂交育种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uckwheat Hybrid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939—2023《荞麦杂交育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荞麦杂交育种的技术流程、操作方法和质量要求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荞麦杂交育种的全过程,包括亲本选择、杂交组合设计、田间管理、种子收获及质量检测等环节。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实施统一的技术规范。
二、亲本选择
4.1 应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亲本,如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4.2 亲本应具备遗传差异性,以提高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解读:亲本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杂交后代的质量。优良的亲本能够提供更好的遗传基础,而遗传差异性的存在则有助于产生更多变异个体,从而为后续选育提供丰富的材料来源。
三、杂交组合设计
5.1 根据目标性状合理搭配亲本,优先考虑互补性状组合。
5.2 每个杂交组合至少包含两个亲本,并记录详细的杂交信息。
解读:合理的杂交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利用亲本的优势,实现目标性状的最大化表达。同时,详细记录杂交信息有助于追溯和分析杂交结果,为未来的育种工作积累宝贵的数据资源。
四、田间管理
6.1 定期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
6.2 合理灌溉施肥,保证土壤肥力适宜。
解读:良好的田间管理是确保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观察和及时处理问题,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科学的水肥管理则能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结实率。
五、种子收获与质量检测
7.1 当果穗完全成熟时进行人工采收,避免机械损伤。
7.2 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方面的检测,确保种子质量达标。
解读:适时的人工采收可以保证种子的完整性和活力,而严格的种子质量检测则是保障育种成果可靠性的必要步骤。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用于后续的大规模种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