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韭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技术、定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野韭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lium Plants - Part 4: Wild Lee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926.4—2023《葱属植物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野韭》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野韭的种植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野韭的人工栽培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引用了GB/T 8302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为野韭生产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野韭(Allium senescens L.)的定义,即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产地环境要求
规定了野韭生长适宜的土壤条件: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壤土为佳。这一要求确保了野韭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基础。
四、种苗繁育
标准指出种苗繁育可采用分株法和种子繁殖两种方式。分株繁殖时,每株应保留3-5个芽眼;种子繁殖则需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
五、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强调了中耕除草的重要性,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三次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同时,灌溉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六、病虫害防治
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特别强调了生物农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七、采收与加工
规定了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次年春季萌发前。采收后应及时清洗、晾晒,并根据用途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部分提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野韭生产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