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区多胎羊哺乳期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农区多胎羊的哺乳期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Polytocous Sheep during Lactation in Agricultu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530—2022《农区多胎羊哺乳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农区养殖环境中多胎羊在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制定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从多胎羊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以及环境控制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导,对于提高羔羊成活率和母羊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母羊营养需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哺乳期母羊的日粮配比中,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6%以上,并且需要确保足够的能量摄入。这是因为哺乳期间母羊不仅要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还要为产奶提供大量营养物质。例如,每头母羊每天至少需要摄取2.5公斤以上的优质干草,同时补充适量的精料以满足其高能量需求。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矿物质元素如钙、磷的重要性,它们对于骨骼发育及乳汁分泌至关重要。
羔羊早期补饲
关于羔羊早期补饲的问题,该标准建议从出生后7天开始尝试让羔羊接触固体饲料。这不仅有助于锻炼羔羊的消化系统,还能逐步减少对母乳依赖,促进断奶过渡。推荐使用的补饲料应富含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成分,并且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导致疾病发生。同时,在补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羔羊反应,及时调整喂养量和频率。
卫生防疫措施
为了保障整个群体的安全与健康,《农区多胎羊哺乳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也提出了严格的卫生防疫要求。其中包括定期消毒圈舍、清理排泄物,以及按照免疫程序给所有动物接种疫苗。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交替时期,更应该加强监控力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治疗。另外,还提倡实行轮牧制度,通过合理安排放牧区域来减少病原传播风险。
环境条件控制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证多胎羊健康成长的基础。根据标准规定,羊舍内温度应当控制在5℃至25℃之间,湿度不超过70%,并且要保证充足的通风换气。此外,还需要配备足够的饮水设施,确保水源干净无污染。特别是在寒冷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比如铺设稻草垫等保暖材料;而在炎热夏季,则要注意防暑降温,比如安装遮阳网或喷雾装置。
总之,《农区多胎羊哺乳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而细致的操作指南,涵盖了从饲料配制到日常护理等多个方面。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提升多胎羊养殖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