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的指标要求,包括株高、果枝数、铃数、吐絮率等关键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机采棉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和质量评价。
Title:Requirements for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 DB65T 4565—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565—2022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关于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农业技术规范。这项标准旨在通过明确机采棉的种植要求,提升棉花生产效率和质量,适应机械化采收的需求。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植株高度
标准规定植株高度应控制在60-70厘米之间。这一高度范围有利于机械采摘头的顺利作业,避免因过高导致采收困难或损坏设备。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密植,并根据土壤肥力调整施肥量,以达到理想的植株高度。
2. 株高一致性
要求田块内植株高度变异系数不超过15%。这意味着即使单株间存在差异,整体生长状况也需保持相对一致。这有助于提高机械化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因个体差异造成的损失。
3. 蕾铃脱落率
规定蕾铃脱落率不得超过20%。过高的脱落率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增加管理难度。为此,在栽培管理上要注重水肥调控,特别是在开花结铃期,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当的磷钾肥施用,促进果实稳定发育。
4. 纤维长度与整齐度
纤维长度应达到28毫米以上,整齐度指数不低于85%。这是衡量棉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如适时打顶、合理灌溉等,确保棉铃充分成熟。
5. 铃壳开裂程度
要求自然条件下铃壳开裂率达到90%以上。良好的铃壳开裂特性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干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机械化采收过程中的脱籽效果。为此,在品种筛选时优先考虑具有较强开裂能力的材料,并结合气候因素灵活调整播期。
6. 杂质含量
明确规定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这对于后续加工环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成品棉的质量等级。因此,在整个生产周期内都要严格控制外来物质混入,比如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总结
DB65/T 4565—2022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具体量化要求,为机采棉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向。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优质的棉花生产目标。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实施该标准,共同推动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