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皂荚灌木林嫁接改造的术语和定义、嫁接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野皂荚灌木林的嫁接改造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Transformation of Wild Soap Pod Shrubs (DB14T 1320-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320-2016 野皂荚灌木林嫁接改造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野皂荚灌木林嫁接改造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嫁接前的准备,规程指出在嫁接前需要对母树和接穗进行全面检查。母树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接穗则要求芽眼饱满、枝条充实。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嫁接后的新植株能够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
其次,在嫁接操作环节,规程强调了切削角度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切削面要平滑且与砧木形成一定角度,通常为45度左右。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愈合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交换。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切削面清洁,避免污染导致感染。
再者,关于嫁接后的管理措施,规程提出了几个关键点:一是及时去除多余的萌蘖,集中养分供给接穗;二是合理浇水施肥,尤其是在幼苗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三是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问题立即采取有效防治手段。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嫁接苗茁壮成长。
最后,规程还特别提到嫁接成功的判断标准。一般情况下,当新梢长度达到10厘米以上,并且叶片颜色正常时即可视为成功。此时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频率,逐步锻炼苗木适应自然条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DB14T 1320-2016》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为实现高效优质的野皂荚灌木林嫁接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还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