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兴安岭南麓地区黑土地培育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南麓地区的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Black Soil in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DB1507T 8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 81-2023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地培育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大兴安岭南麓地区黑土地的保护与培育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土壤培肥”章节中明确规定了有机物料的使用要求。标准指出每年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其用量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一般每公顷不低于30吨。这一规定强调了有机肥料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以及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避免了过量施肥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轮作制度”部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作物轮作模式。建议实行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轮作,例如大豆-玉米轮作或者马铃薯-小麦轮作等。通过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差异及根系分泌物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和发展。
再者,在“耕作方式”条款里特别强调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提倡采用免耕播种、少耕翻等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地表覆盖物,从而达到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湿度的目的。同时,还要求定期监测土壤侵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此外,“灌溉管理”部分给出了具体的节水灌溉策略。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代替传统的大水漫灌方法,确保水分能够精准到达作物根部区域。并且要结合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在雨季适当减少灌溉次数,避免水资源浪费。
最后,“监测评估”环节明确了定期开展土壤健康状况调查的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采集样品检测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比例等指标;记录历年来的施肥量、产量变化趋势等内容;建立档案资料库便于后续分析研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调整优化方案,而且也为长期跟踪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DB1507T 81-2023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地培育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当地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这些条文体现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