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飞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防治对象、释放时间、释放量、操作规程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在山西省内使用飞机释放赤眼蜂进行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技术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rasitoid Wasp Release by Aircraft for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829-2013《飞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飞机释放赤眼蜂来防治害虫的技术操作。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森林、农田等大面积区域的害虫防控工作,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赤眼蜂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在选择赤眼蜂时应优先考虑本地适应性强、对目标害虫寄生率高的品种。同时,对于赤眼蜂的质量也有严格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成活率不低于95%,雌雄比例适宜(一般为3:1),并且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确保其活性。
2. 飞机释放作业前准备
在进行飞机释放作业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准确掌握防治区域内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分布情况;合理规划飞行路线,确保覆盖所有需要防治的区域;准备好足够的赤眼蜂载体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检查飞机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保能够顺利完成释放任务。
3. 飞机释放方法与参数设置
根据标准规定,飞机释放赤眼蜂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参数应当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通常情况下,每公顷释放量应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需结合害虫种类、密度等因素确定。此外,还应注意控制释放高度、速度以及间隔时间等关键因素,以提高释放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 效果评估与后续管理
完成飞机释放作业后,应及时开展效果评估工作。可以通过调查法或诱捕法等方式监测释放区域内的害虫数量变化情况,以此判断赤眼蜂释放的效果。如果发现防治效果不理想,则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同时,还需注意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如继续观察害虫动态、补充释放赤眼蜂等,直至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利用飞机释放赤眼蜂这一生物防治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