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控氮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水稻控氮栽培的生产与管理。
Title:Rice Nitrogen Control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710-2023《水稻控氮栽培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发布的关于水稻控氮栽培的技术标准。这一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总则
条文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控氮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施肥原则及具体操作步骤。
解读:这部分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强调了控氮栽培的重要性,即在保证水稻高产优质的同时,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对环境的影响。它为后续各项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施肥原则
条文内容:应遵循“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以及“少量多次”的原则。
解读:“测土配方施肥”意味着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来确定最适合该地块的肥料种类与用量;“平衡施肥”则要求各种养分之间保持适当比例,避免单一元素过量或不足;而“少量多次”则是为了防止一次性施入过多肥料造成浪费甚至污染,同时也利于作物吸收利用。
3. 基肥施用
条文内容: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以有机肥为主,并配合一定比例的无机肥。
解读:基肥是整个生育期的基础,合理安排基肥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支持。有机肥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缓慢释放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土壤健康。无机肥则需谨慎选择,确保其成分适合当前土壤状况及作物需求。
4. 追肥管理
条文内容:追肥应在分蘖期至抽穗前完成,分两次施用,每次施用量不超过总施肥量的20%。
解读:追肥是为了补充基肥可能无法满足的需求,特别是在水稻快速生长期如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分两次施用可以有效控制每阶段所需养分,避免因过度施肥而导致病害发生或环境污染。
5. 环境保护措施
条文内容:采取地膜覆盖、沟灌等方式减少氮素流失;加强田间排水系统建设,防止积水导致反硝化作用加剧。
解读:这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氮肥向水体或大气中的流失。地膜覆盖不仅可以保温保湿,还有助于固定表层土壤中的氮素;沟灌比传统漫灌更能精准控制灌溉水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和养分淋失。
6. 效果评价
条文内容:定期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等养分水平,并结合实际产量评估控氮栽培的效果。
解读:持续跟踪土壤性质变化对于调整后续种植策略至关重要。通过产量数据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对比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判断控氮栽培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据此优化未来实践方案。
总之,《水稻控氮栽培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且实用的操作指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灵活调整,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