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处理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Small Greenhouse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in Jiangs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467-2023《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过程中尾水的生态化处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几个关键术语:
- 小棚养殖:指在一定范围内搭建塑料大棚,用于集中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一种养殖方式。
- 尾水:指从养殖池排出的含有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及化学物质的废水。
- 生态化处理: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尾水中污染物含量,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尾水处理系统设计
标准指出,尾水处理系统应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并建议采用多级沉淀池、人工湿地等设施组合使用。其中,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大颗粒悬浮物;主处理则侧重于降解有机物;后处理进一步净化水质,确保最终出水达标。
操作管理要点
1. 定期清理:规定每月至少一次对沉淀池进行清淤,防止污泥堆积影响处理效果。
2. 监测频率:要求每周检测一次进出水的pH值、溶解氧浓度、氨氮含量等指标,以监控处理过程的有效性。
3. 植物配置:在人工湿地内合理布置挺水植物(如芦苇)和沉水植物(如苦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高净化能力。
环境保护措施
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应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周边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同时,鼓励将经过处理后的尾水用于农田灌溉或其他非饮用用途,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结论
DB32/T 4467-2023不仅为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处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可以有效改善养殖环境,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