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传染病自动报告的基本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相关信息化系统在传染病报告中的编码应用。
Title:Basic 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ic Repor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449-2023 传染病自动报告基本编码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为传染病自动报告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编码规则。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传染病自动报告”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由医疗机构或其他责任报告单位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法定传染病信息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报告主体、方式及目的。
其次,在编码结构上,标准规定了编码由类别码、病种码、版本号三部分组成,采用固定长度的字符表示。例如类别码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信息,如甲类、乙类等;病种码具体标识某种特定的传染病名称;而版本号则反映该编码的有效期或更新情况。这种结构化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确保信息准确性。
再者,关于数据元素属性,标准对每个数据项都设定了严格的属性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项名称、数据类型、长度限制、取值范围以及必填与否等。比如,“报告日期”的数据类型应为日期型,其长度不得超过10个字符,并且是必填项。这样的设定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缺失或格式错误导致的信息传递障碍。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编码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原则。要求所有参与自动报告系统的各方必须遵循相同的编码规则,以保证跨地区、跨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无障碍。同时,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传染病,标准预留了一定的扩展空间,允许通过增加新的编码来适应变化的需求。
最后,在实施与维护方面,标准建议建立定期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问题。并且鼓励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编码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DB32/T 4449-2023 传染病自动报告基本编码规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编码细则,而且从多个角度保障了整个自动报告流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对于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