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蜜蜂授粉的术语和定义、蜂群准备、授粉管理、病虫害防控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等进行授粉的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ee Pollination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382-2022《蜜蜂授粉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蜜蜂授粉的管理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蜜蜂授粉前的准备工作
条文内容: 在使用蜜蜂授粉之前,应确保蜂群健康状况良好,无病害且繁殖能力强。同时,需要对授粉作物进行评估,包括开花期、花量及分布情况等。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蜜蜂授粉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健康的蜂群是保证授粉效果的基础,而对授粉作物的评估则有助于合理安排蜂群数量和放置位置,从而提高授粉效率。例如,在评估时发现某些区域花量较少,则可以适当减少蜂箱数量,避免资源浪费。
2. 蜂箱放置位置与密度
条文内容: 每公顷适宜放置约4至6个标准蜂箱。蜂箱应放置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位置,并且要避开强风直吹的地方。
解读: 这一规定明确了蜂箱的理想放置密度,即每公顷4至6个蜂箱。这样的密度既能满足大多数作物授粉的需求,又不会因为蜂群过于集中而导致竞争加剧或授粉不均。此外,将蜂箱抬高至离地50厘米以上,不仅可以防止积水导致湿气侵入蜂箱,还能保护蜜蜂免受地面潮湿环境的影响。避免强风直吹则有利于蜜蜂活动,减少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
3. 授粉期间的管理措施
条文内容: 授粉期间应定期检查蜂群状态,及时补充饲料并更换老弱蜂王。同时,应注意观察授粉作物的授粉情况,必要时调整蜂箱位置。
解读: 定期检查蜂群状态是维持蜂群活力的关键步骤。补充饲料能够确保蜜蜂有足够的能量完成授粉任务,而更换老弱蜂王则有助于保持蜂群的整体战斗力。观察授粉情况并适时调整蜂箱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授粉效果。比如,如果发现某片区域授粉不足,可以通过移动蜂箱来增加该区域的授粉频率。
4. 安全防护措施
条文内容: 在使用蜜蜂授粉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受到伤害。作业人员需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了解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
解读: 虽然蜜蜂授粉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增产方式,但蜜蜂本身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制定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作业人员不仅需要穿戴防护服、手套和面罩等装备,还应该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如何应对蜜蜂蜇伤等突发状况。这不仅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