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杂交兰种苗的组培快繁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of Hybrid Orchid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1119—2023 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是杭州市发布的关于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杂交兰种苗的外植体选择、培养基配制到继代增殖、驯化移栽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为提高杂交兰种苗的繁殖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在材料准备阶段,标准要求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外植体来源,通常选取未开花的幼嫩茎尖或叶片。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健康的外植体能有效避免污染并提高成活率。同时,外植体需经过75%酒精表面消毒30秒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4-5次,以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在培养基配置方面,标准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1.5-2.0mg/L和NAA 0.1-0.2mg/L作为激素组合,蔗糖浓度控制在30g/L,琼脂浓度为6-7g/L。这种配方能够促进芽点分化和增殖。培养温度应保持在24±2℃,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每日光照时间为12小时。
对于继代增殖环节,标准建议每28天进行一次继代培养,每次增殖倍数控制在4-6倍之间。当芽苗长至3-4厘米时可进行分株转接。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率,一般要求低于5%。
驯化移栽阶段,标准提出将组培苗先置于温室中适应环境10-15天,逐步降低湿度至70%-80%,然后移入基质中继续培育。基质可选用珍珠岩、蛭石与腐殖土按1:1:1比例混合。移栽后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周喷施一次稀薄液肥。
通过遵循这些关键步骤,可以实现杂交兰种苗的高效快速繁殖,满足市场对优质种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