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栌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黄栌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tinus Coggygria Seedling Propagation by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99—2023黄栌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黄栌植物播种育苗的技术规范。这一规程为黄栌的播种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确保了苗木质量,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中提到“种子采集应在果实成熟期进行”。这意味着在选择种子时,要把握好时间点,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种子的质量。成熟期的种子不仅生命力强,而且发芽率高,这对于提高育苗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另外,“种子处理应包括清洗、消毒和催芽”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清洗可以去除种子表面的杂质,消毒能够防止病菌感染,而催芽则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快速萌发。这些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还有,“播种前土壤应进行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这一步骤旨在为黄栌种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深耕细作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发育;而基肥的施加则能保证幼苗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
此外,“苗期管理需注意水分、光照和温度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种子顺利出苗,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开展,适宜的温度范围则是保障苗木健康生长的基础条件。
最后,“病虫害防治要及时且有效”,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DB14/T 2699—2023黄栌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从种子采集到苗期管理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遵循该规程不仅能够提升育苗效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