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树造林(种草)管护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管护措施、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植树造林和种草工程的后期管护工作。
Title:Planting and Grassland Car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植树造林(种草)管护规范》(DB14/T 2697—2023)是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植树造林和种草的管护工作,提高植被恢复效果。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管护范围与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该规范适用于山西省内各类植树造林及种草工程的后期管护工作。具体包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以及草地修复等项目。强调了管护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二、管护期限
规定从幼苗定植或播种完成之日起至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为止为一个完整的管护周期。对于不同类型的植被,其具体的管护时间有所差异,但原则上不应少于三年。这一条款有助于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保障植被健康成长。
三、日常巡查要求
要求每半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巡查,并建立详细的巡查记录档案。巡查内容涵盖病虫害防治情况、灌溉设施运行状态、围栏完好程度等方面。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小隐患演变成大问题。
四、施肥管理
提倡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肥,每次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植物生长需求确定。同时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五、病虫害防控措施
提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首先加强日常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其次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昆虫等;最后必要时才使用化学药剂且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防火安全教育
强调防火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林区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处理方法,提高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七、档案管理
要求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图纸、验收报告、历年维护记录等内容。这些资料不仅便于日后查阅还能够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经验参考价值。
八、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由专门机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地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于表现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而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则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达标为止。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植树造林(种草)管护规范》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各项细节要求,为推动全省生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