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灾物资(纺织类)储存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和储存安全等。本文件适用于救灾物资中纺织类物品的储存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orage of Textile Disaster Relief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73—2023救灾物资(纺织类)储存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救灾物资中纺织品类别储存的技术性文件,它从多个方面对纺织类救灾物资的储存条件、管理流程以及质量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储存环境要求
根据该标准的规定,纺织类救灾物资的储存环境需满足以下几点:
- 温度控制:仓库内温度应保持在5℃至35℃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导致物资性能下降。
- 湿度控制: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5%,防止湿度过高引起霉变或者湿度过低造成材料干裂。
- 通风条件:确保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积聚,并定期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二、库房设施与布局
标准强调了库房设计的重要性:
- 库房必须具备防潮、防水、防火等基本功能,并且要有独立的消防系统。
- 物资堆放时要遵循“上轻下重”的原则,确保安全稳固;同时预留足够的通道供人员通行及搬运操作。
- 不同种类的纺织品应当分类存放,标识清晰,便于管理和取用。
三、入库验收制度
为了保证进入仓库的每一件纺织类救灾物资的质量符合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入库验收程序:
- 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有破损、污渍等问题;
- 核对产品规格型号是否准确无误;
- 验证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信息是否完整有效;
- 对于特殊用途的产品还需额外开展功能性测试。
四、日常维护措施
为延长纺织类救灾物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有效的维护手段:
- 定期清洁库房内外部环境,清除灰尘杂物;
- 定期巡查库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温湿度设置;
- 定期翻动货物堆垛,避免长期静置导致变形损坏。
五、应急响应机制
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如何快速调拨所需物资成为关键环节之一:
-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所有物资的状态信息;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
- 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传递畅通高效;
- 组织培训演练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DB14/T 2673—2023救灾物资(纺织类)储存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