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小型猪的繁育、管理和质量控制。
Title:Genetic Quality Control of Laboratory Miniature Pi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实验用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要点解析——基于DB14T 2663—2023》
DB14T 2663—2023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实验用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遗传背景、遗传多样性、遗传稳定性等方面对实验用小型猪的遗传质量进行了规范。
首先,标准要求实验用小型猪必须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这意味着种群来源清晰,系谱完整。种群应来源于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的优质种源,确保无近亲繁殖。例如,标准规定小型猪的父本和母本必须来自不同的种群,并且至少间隔三代以上才能再次交配。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因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衰退,保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健康状况。
其次,标准强调要定期检测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衡量种群健康的重要指标。标准建议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微卫星标记分析法来评估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具体操作中,需选取至少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和电泳分离。如果发现种群内等位基因数过少或杂合度偏低,则需要及时引入新的血缘个体以丰富种群基因库。此外,还应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进行检测,以确保免疫功能正常。
再者,标准指出要关注遗传稳定性。实验用小型猪在长期繁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遗传漂变现象。为此,标准要求每隔两年开展一次全基因组扫描,监测染色体结构和序列是否发生异常改变。同时,还需记录每一代个体的生长发育数据,包括体重、体长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一旦发现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与遗传质量相关的信息都必须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包括但不限于种猪的出生日期、父母信息、健康状况、繁殖记录等。这些资料将作为后续选种育种工作的依据,同时也便于追溯问题源头。
综上所述,DB14T 2663—2023为实验用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通过保持清晰的遗传背景、维持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监控遗传稳定性以及完善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实验用小型猪的质量,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