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中民族语言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控制及改进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相关单位和部门。
Title:Follow-up Support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Relo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 Part 15: Ethnic Language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44.15-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5部分:民族语言服务》是一项专门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提供民族语言服务的重要标准。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中明确指出,“民族语言服务”是指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以本民族语言为主的各类公共服务。这一定义强调了服务对象是少数民族群体,并且服务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文化活动等。这表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组织都应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其次,在“基本要求”章节里提到,开展民族语言服务时应当遵循尊重、平等、准确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确保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存在偏差或误解。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形式来进行交流互动。
再者,“服务流程”部分详细规定了从需求识别到效果评估的完整步骤。其中,“需求识别”环节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计划制定”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而在实施阶段,则需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并随时根据反馈调整策略。“效果评估”作为最后一步,不仅要考量短期成效,还要关注长期影响,确保服务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此外,“质量控制”部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来保证服务质量。其中包括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巡查工作;以及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相关资料以便日后查阅。
最后,“附录”部分提供了若干实用工具模板,如民族语言服务项目申请表、满意度调查问卷等,供使用者参考借鉴。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促进标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DB5226T 244.15-2023》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将该标准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