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人居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管理内容、服务流程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人居环境保护服务工作。
Title:Follow-up Support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Relo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 Part 11: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44.11-2023是贵州省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的一项地方标准,其中第11部分专门针对人居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人居环境保护应遵循“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任何开发或建设活动之前,都必须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例如,在新社区的规划阶段,就需要考虑绿化带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等,确保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
其次,关于垃圾处理,标准规定了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的具体流程。要求每个搬迁安置点都应配备足够的分类垃圾桶,并定期安排专业车辆清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还鼓励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再者,水土保持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标准强调要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安置区,更需要加强这些防护措施,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为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标准提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志愿者队伍进村入户普及环保知识,举办主题讲座或者实践活动等,让搬迁群众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参与到日常的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综上所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1部分:人居环境保护》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也为广大搬迁群众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宜居的新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