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枳壳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枳壳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Citrus auranti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179-2021 枳壳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枳壳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产地环境要求部分,标准明确规定了枳壳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海拔200至800米之间的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主,pH值应在5.5至6.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枳壳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其次,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指出移栽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具体操作时,株行距设定为2米×3米,每亩种植约110株。同时强调了幼苗定植后的施肥策略,即每年施用腐熟有机肥两次,并结合追肥补充氮磷钾元素,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再者,病虫害防治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利用粘虫板诱杀害虫成虫;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处理,但需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间隔时间,确保农产品安全。
此外,采收环节同样有明确指导。标准建议枳壳的最佳采收期为果实成熟后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采摘后需立即运往加工场地,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品质下降。加工过程中要保证去核彻底,干燥温度控制在45℃至50℃范围内,直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
最后,关于质量检验,标准设定了详细的指标体系。包括外观形状、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等理化指标。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均不得作为合格品出售。
以上是对《DB43/T 2179-2021 枳壳生产技术规程》中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枳壳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还能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