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抗白绢病室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材料准备、接种方法、抗病性评价及结果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辣椒抗白绢病的室内鉴定试验。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door Identification of Pepper Resistance to White Root Ro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174-2021《辣椒抗白绢病室内鉴定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辣椒抗白绢病的室内鉴定工作。该标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方法,对于提高辣椒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要求在辣椒生长的不同阶段采集叶片、茎部等组织作为检测样本。采样时需注意避免污染,并确保样品的新鲜度。样品采集后应立即放入密封袋中冷藏保存,以减少组织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病原菌培养
病原菌的培养是鉴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规定使用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来培养白绢病菌。培养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85%-95%,黑暗环境。培养时间为7-10天,直至形成典型的白色绢状菌丝体。
抗病性评价指标
抗病性评价主要依据病斑大小、扩展速度以及病情指数来进行综合判断。病斑直径小于5毫米且扩展缓慢的视为高抗;病斑直径介于5至10毫米之间且扩展中等的视为中抗;病斑直径超过10毫米且迅速扩展的则认为感病。
数据记录与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样品编号、采样时间、病害症状描述等信息。数据分析采用百分比法计算病情指数,并根据病情指数值划分抗性等级。同时还需要绘制病程曲线图,直观展示不同处理条件下病害的发展趋势。
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室卫生条件,防止交叉感染;另外,在选择对照组时应尽量挑选已知敏感性强或弱的品种作为参照物,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目标材料的抗病能力。
以上是对DB43/T 2174-2021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可以有效提升辣椒抗白绢病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