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桥梁建设抗风设计中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桥梁的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imate Feasibility Argumentation in Wind-resistant Desig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144-2021《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湖南地区桥梁工程抗风设计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标准。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其核心原则是确保桥梁在设计基准期内能够抵御当地最不利风荷载作用,保障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二、基本参数确定
1. 设计基准期:规定为50年,这是基于当前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
2. 极端风速:要求采用50年一遇的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作为设计依据。
3. 风向频率分布:需根据长期气象观测资料绘制全年各方向风速频率玫瑰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风场模拟。
三、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1. 地形地貌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地面粗糙度等级划分、障碍物分布情况等。
2. 周边环境影响:如邻近建筑物高度、密度及其对局部风场可能产生的阻挡或加速效应。
3. 气象站设置合理性评估:检查现有气象站点位置是否合理,能否准确反映目标区域实际风况。
四、风场数值模拟
1. 模型选择:推荐使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三维非稳态湍流模型。
2. 边界条件设定:需要明确下垫面参数、自由来流风速及方向等关键输入变量。
3. 验证与校准:通过对比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来调整模型参数直至达到满意精度为止。
五、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 极限状态分析:分别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组合工况。
2. 不确定性处理:采用概率论方法量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程度。
3. 应急预案制定: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加固改造方案或者运营期间特别防护措施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不仅填补了湖南省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全国其他类似地区的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持。未来还需不断积累更多长期稳定的观测数据以进一步完善本规范的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