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原则、防护要求、结构设计、通风与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地下空间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Underground Space with Combined Civil Air Defense in Guangzhou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63—2022地下空间兼顾人防设计规范》是广州市地方性技术标准,对地下空间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做了详细规定。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条款。
在总则部分,该规范明确指出其目的是确保地下空间既能满足平时使用需求又能满足战时防护要求。设计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平战结合的原则。
对于防护单元的划分,规范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具有独立的防护能力,且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毒通道或密闭通道分隔。每个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0平方米。
有关结构设计,规范强调地下空间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常规武器爆炸荷载和核武器爆炸冲击波压力。结构材料的选择应优先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P8的防水混凝土,并增加钢筋配筋率以提高抗爆性能。
通风系统设计方面,规范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独立的进风、排风系统,且通风口应配备防爆波活门和过滤吸收器等设备。通风管道应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并采取防结露措施。
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规范提出给水管道应在防护密闭门外侧设置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的防护阀门。排水系统应设置反滤层和集水坑,防止战时污水倒灌。
电气系统设计需考虑战时供电保障,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独立的配电回路,并配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电缆穿越防护密闭墙时应采用防护套管,并做好密封处理。
此外,规范还对消防设施、标识标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每个防护单元内应设置消火栓箱和灭火器箱,且所有标识标牌均应采用耐久性材料制作并具备防水功能。
总之,《DB4401/T 163—2022》为地下空间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各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战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