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五华红薯生产的产地环境、选种与育苗、整地施肥、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五华红薯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uhua Sweet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14/T 18-2022《五华红薯生产技术规程》是由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五华红薯的种植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原文: 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pH值在5.5至7.5之间的地块。
解读: 这一规定强调了土壤条件对红薯生长的重要性。pH值范围确保了土壤酸碱度适宜,既不过于酸性也不过于碱性,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红薯根系的健康发育。同时,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积水导致的根部腐烂。
种苗培育
标准原文: 健壮种苗是高产的基础,要求无病虫害、芽眼饱满且数量适中。
解读: 种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的产量和品质。健壮的种苗能够更好地适应田间环境,抵抗病虫害侵袭。芽眼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影响着植株初期的生长速度,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最终产量。
栽培密度
标准原文: 每亩栽植密度为3000至4000株。
解读: 合理的栽植密度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光合作用效率。过密会导致通风不良,增加病害发生几率;而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因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密度至关重要。
肥水管理
标准原文: 应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氮磷钾比例约为2:1:3,并结合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解读: 平衡施肥技术强调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协调,避免单一养分过剩造成浪费或者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同时,良好的水分管理不仅保证了红薯正常生长所需水分,还有效预防了因过度浇水引起的根系缺氧问题。
病虫害防治
标准原文: 推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解读: 这一点体现了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障食品安全。通过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物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部分害虫危害,同时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一步保障农产品安全。
以上是对DB4414/T 18-2022《五华红薯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实现五华红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