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度敏感型药物流通过程中院内管理的基本要求、设施设备、运输与交接、存储、使用、监测与应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对温度敏感型药品的院内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In-hospital Temperature-sensitive Pharmaceuticals Circu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73—2022温度敏感型药物流通院内管理规范》是广州市发布的关于温度敏感型药品在医疗机构内部流通管理的重要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冷链管理制度。这意味着医院需要设置专门的冷链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药品冷链管理工作,确保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都有人监督和管理。
其次,在药品接收环节,标准强调了验收的重要性。当收到温度敏感型药品时,必须检查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并记录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数据。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比如温度超出允许范围,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药品质量,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处理。
再者,对于储存条件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将这类药品存放在具备温控功能的专用区域内,并且要定期监测环境温度,保证其始终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同时,还应该制定应急方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如停电等可能影响温控系统正常工作的事件。
此外,配送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无论是内部科室之间的调拨还是对外部单位的配送,都应当使用适当的保温材料及设备来维持所需温度,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持续监控实际温度变化情况。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整个流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相关记录都需要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上,以便日后追溯查询之需。这些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入库验收单据、库存检查结果以及每次出库交接凭证等信息。
综上所述,《DB4401T 173—2022温度敏感型药物流通院内管理规范》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温度敏感型药品的质量安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