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领域中数据元的设计原则、表示方法、分类和编码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
Title:Data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Work Safety - Part 2: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300.2-2022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数据规范 第2部分:数据元》是由深圳市发布的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领域的数据规范,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以及可交换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数据元定义与分类
标准明确指出,数据元是信息系统中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单元,它由一组属性来描述其特征。在第2部分中,数据元被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类、事故信息类、应急资源类等。这种分类有助于使用者根据实际需求快速定位所需的数据项。
例如,在基本信息类中,“企业名称”作为一个典型的数据元,其属性应包含名称全称、简称及其编码规则。这些属性的设定不仅保证了企业在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传递无障碍,还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数据元值域约束
对于每一个数据元,标准都规定了相应的值域约束条件。这意味着每个数据元只能接受特定范围内的值。比如,“危险化学品种类”这一数据元,其值域可能限定为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具体条目。这样的限制可以有效防止因输入错误或非授权内容而导致的数据混乱。
此外,对于时间型数据元如“事故发生时间”,要求按照ISO 8601格式表示,并且不允许为空值。这确保了所有涉及时间点的操作都能精确到秒级,并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解析。
数据元标识符体系
为了便于管理和检索,标准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元标识符体系。每个数据元都有唯一的标识符(Data Element Identifier, DEI),由前缀、主体和后缀三部分组成。前缀通常代表行业领域,主体则是数据元本身的编号,后缀则可能用于区分版本号或其他附加信息。
例如,“DEI-EM-SAFETY-001-V1”可能表示应急管理领域的第一个安全相关数据元的第一个版本。这种标识方法使得数据元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同时也为未来的扩展预留了空间。
数据元更新机制
考虑到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元的动态维护机制。任何新增或修改的数据元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评审过程,并及时发布更新公告。同时,旧版数据元不会立即废弃,而是通过标注历史版本的方式继续支持已有的应用系统。
这种灵活的更新策略既保证了新标准的有效实施,又兼顾了现有系统的平稳过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综上所述,《DB4403T 300.2-2022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数据规范 第2部分:数据元》通过对数据元的全面规范,为构建高效可靠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还是负责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