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诊断技术要求,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动物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is of Hemolytic Mannheimi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溶血性曼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DB15/T 2907—2023)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溶血性曼氏杆菌病诊断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操作流程以及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标准中明确了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三个部分。在临床症状观察方面,要求对动物出现的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等症状进行细致记录,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实验室检测则强调了使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和生化试验来确认病原菌的存在。特别是对于细菌分离培养,标准指出需要从病死动物的肺、肝、脾等组织中取样,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确保能够获得纯菌落。同时,生化试验需包括糖发酵试验、酶活性测定等项目,以进一步验证分离出的菌株是否为溶血性曼氏杆菌。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分子生物学检测的重要性。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病原菌,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在病理学检查部分,要求对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寻找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如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灶等,这些都为最终确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标准最后强调了结果判定的原则:只有当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三者相互印证时,才能做出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确诊结论。这一原则保证了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避免了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总之,《溶血性曼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DB15/T 2907—2023)通过对多种诊断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诊断体系,这对于有效防控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