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存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地区进行乡土景观要素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 Part 2: Data Collection and Storage of Local Landscape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975.2-2023《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数字乡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要素的数据采集与存储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数据采集应覆盖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生态资源等要素。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山体、水体、植被、古建筑、传统村落、历史遗迹等内容。这为确保数据全面性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后续分析和应用工作的开展。
数据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方法上,标准推荐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高分辨率影像资料;通过地面调查记录详细信息如地理位置、形态特征等;同时鼓励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辅助数据收集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格式与存储要求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标准规定了统一的数据格式要求,并强调了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所有数据都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归档,并且每个数据项都需要附带相应的元数据描述其来源、属性等内容。此外还提出了数据库设计原则,要求建立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以保障数据长期保存。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标准特别强调了质量控制环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实施严格的检查机制,比如对采集结果进行复核确认;而在数据处理阶段,则需定期开展质量评估活动,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整个数据链路的质量水平。
应用场景示例
最后,标准还列举了一些典型应用场景,展示了如何利用所采集的数据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比如可以基于乡土景观要素数据分析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也可以结合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等等。这不仅体现了标准的实际价值所在,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参考方向。
总之,《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推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