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籼稻单品种大米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获与贮藏、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优质籼稻单品种大米的全程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Whole Process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Single-variety Indica Rice米 in Hun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510-2022优质籼稻单品种大米全程生产技术规范》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优质籼稻的标准化种植。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根据标准第4.1条,种子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籼稻品种,并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5%。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并预防病害。具体方法包括盐水选种去除杂质、温汤浸种杀灭病菌等。
播种与育秧
标准第5.1条规定,适时播种是保证秧苗健壮的关键。通常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至10℃以上时开始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控制秧田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烂秧现象发生。同时,合理密植,每亩插秧约1.5万穴左右为宜。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是影响大米品质的重要环节。依据第6.1条,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总施肥量控制在每公顷450公斤纯氮左右。追肥则需分蘖肥、穗肥两次施用,注意氮磷钾比例均衡,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按照第7.1条要求,在整个生育期内密切监测田间情况,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必要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但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收获与储存
收获期的选择直接影响大米品质。标准第8.1条指出,当稻谷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鼠,保持仓库清洁通风,定期检查粮食品质状况。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的主要条文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