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灰毡毛忍冬组织培养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灰毡毛忍冬的组织培养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f 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486-2022灰毡毛忍冬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地方标准,为灰毡毛忍冬的组培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外植体应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幼嫩茎尖或侧芽作为材料。强调了外植体必须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处理,通常使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并用无菌水冲洗多次。此过程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污染,确保后续培养的成功率。
2. 培养基配方
推荐使用MS基础培养基,根据不同阶段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和NAA。例如,在诱导愈伤组织时,6-BA浓度设定在0.5mg/L左右,NAA浓度为0.1mg/L;而在分化培养阶段,则适当降低6-BA至0.2mg/L并增加NAA至0.2mg/L以促进芽点形成。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多年实验数据积累,能够有效提高出苗效率。
3. 温度与光照条件
规定组培室温度保持在23±2℃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每日提供12小时光照,光照强度维持在2000-3000lux。这样的环境设置有利于细胞分裂与生长,同时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导致培养失败。
4. 移栽管理
当幼苗长至3-5厘米高且具有3片以上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需逐步降低培养瓶内的湿度直至完全开放瓶盖适应外界环境。移栽基质选用疏松透气的腐殖土混合珍珠岩,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初期可适当遮阴直至新根系发育良好。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要求,可以显著提升灰毡毛忍冬组织培养育苗的质量与产量,为中药材生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