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季稻秸秆还田耦合养鸭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采用双季稻种植模式并结合秸秆还田和养鸭的生态农业实践。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upling Rice Straw Returning with Duck Raising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468-2022双季稻秸秆还田耦合养鸭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双季稻秸秆还田与养鸭技术的结合应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在该标准中,重要条文之一是关于秸秆处理的要求。标准指出,在进行秸秆还田前需要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包括切碎和堆沤发酵。切碎长度应控制在5-10厘米之间,这样可以确保秸秆均匀分布于土壤表层,并且有利于后续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堆沤发酵的时间一般为20至30天,期间需定期翻动以保证充分腐熟,避免未完全腐熟的秸秆影响水稻生长。
另一个关键点是关于养鸭模式的设计。标准建议采用“稻田养鸭”的方式,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适时引入鸭子。鸭子不仅能够帮助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还能通过其活动促进土壤通气性。标准特别强调了放养密度的问题,每亩稻田推荐放养数量为20只左右,这样既能发挥鸭子的作用又不会过度干扰水稻生长。
此外,标准还明确了水质管理的重要性。稻田内的水位调控对于整个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在插秧初期,保持浅水层有助于秧苗扎根;进入分蘖期后,则可适当加深水位以利于根系发育。而在收获季节来临之前,则要逐渐降低水位直至完全排干,便于机械作业。
最后,关于病虫害防治部分,标准提倡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可以通过设置诱捕器、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来预防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鼓励农户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田间动态信息,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以上就是对《DB43/T 2468-2022双季稻秸秆还田耦合养鸭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