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粪渣发酵牛床垫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畜禽粪便经发酵处理后制成的用于奶牛养殖的垫料产品。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iry cow bedding material produced from fermented livestock man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针对《TIMAS 090-2025 粪渣发酵牛床垫料》标准,本文聚焦于新旧版本在“发酵过程控制指标”方面的差异,并重点解读新版标准中关于“碳氮比(C/N)调控”的应用方法。该条文的调整不仅体现了对发酵工艺科学性的提升,也对实际生产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粪渣发酵过程中碳氮比的控制并未作出明确量化要求,仅提到“应根据原料特性进行适当调节”。这种表述较为模糊,导致不同企业或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而新版标准(TIMAS 090-2025)在第4.3条中明确规定:“发酵过程中碳氮比应控制在25:1至30:1之间,以确保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分解效率。”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技术层面看,碳氮比是影响堆肥或发酵过程的关键参数之一。碳源不足会导致微生物无法有效繁殖,影响发酵速度;氮源过多则可能产生氨气,影响环境和产品质量。将C/N控制在合理区间,有助于实现高效的生物降解和稳定的产物品质。
其次,从管理角度出发,明确的数值范围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可执行的操作指南。企业在采购原料、配比物料时,可以依据该标准进行精准调配,减少因经验判断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测定并控制碳氮比成为关键。建议采用以下步骤:
1. 原料检测:对所用粪渣及其他辅料(如秸秆、木屑等)进行碳氮比检测,可委托专业机构或使用快速检测设备。
2. 配比计算:根据检测结果,按目标C/N值(25:1~30:1)进行混合比例计算,确保整体C/N符合要求。
3. 动态监测:在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检测C/N变化,必要时进行翻堆或补充调整,以维持最佳发酵条件。
4. 记录与反馈:建立完整的发酵过程记录系统,便于后期分析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C/N是重要指标,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其他如水分含量、温度、通风条件等同样影响发酵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TIMAS 090-2025 粪渣发酵牛床垫料》标准中对碳氮比的量化要求,标志着行业向标准化、精细化方向迈进。对于从业者而言,理解并掌握这一条文的应用方法,不仅是合规生产的需要,更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