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中云计算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云计算平台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中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Part 15: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loud Compu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254.15-2021《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15部分:云计算通用技术要求》是湖南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主要规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中云计算平台的建设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云计算”等核心概念。例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指通过采用国产软硬件替代国外产品,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系统环境。“云计算”则是指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和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按需使用的一种模式。
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是云计算平台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标准指出,云计算平台应具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审计跟踪等功能。具体来说:
- 身份认证:所有用户接入云平台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系统。
- 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RBAC)应当被实施,不同级别的用户只能执行与其权限相符的操作。
- 数据加密:敏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以及存储状态下都必须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未授权访问。
- 审计跟踪:记录所有重要的操作日志,并定期审查这些记录以便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或违规行为。
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云计算服务的质量,标准还设定了多项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 系统响应时间:从接收请求到返回结果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指定值。
- 并发连接数:单个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的最大并发请求数量。
- 数据吞吐量: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
可靠性与可用性
可靠性与可用性直接影响到云计算服务的稳定性。为此,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 多点部署:为了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在多个地理位置设置数据中心。
- 容错机制:当某一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能够自动接管其工作负载。
- 定期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的维护流程,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考虑到未来可能存在的扩展需求,标准强调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新加入的组件或者服务需要能够无缝地融入现有架构之中,并且与其他系统之间也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15部分:云计算通用技术要求》为指导我国各行业开展基于国产化技术的云计算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具体指导,同时也关注到了安全管理、性能优化等多个维度的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