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江地区红松果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防治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牡丹江地区红松果林的病虫害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ed Pine Nut Orchards in Mudanjiang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085-2023《牡丹江地区红松果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牡丹江地区红松果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规程要求定期对红松果林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使用诱捕器、调查样地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特别强调了对松毛虫、松梢螟等主要害虫的监测频率和方法。例如,规定每年春季和秋季需进行两次全面调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
2. 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是本规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提倡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
- 生物防治:鼓励利用天敌如赤眼蜂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 物理防治:建议在冬季修剪受害枝条,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虫源。
- 化学防治:仅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施药时间和剂量限制。
3. 生态管理策略
规程提出通过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病能力。比如,在造林设计时应考虑树种搭配,增加多样性;同时保持适当的郁闭度以利于自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
4. 培训与宣传
强调各级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最新的防治技术和知识。此外还提到要面向广大林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他们参与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意识。
5. 档案记录制度
要求建立完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数据、防治方案及实施效果评估等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今后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提供了依据。
以上就是对DB2310T 085-2023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