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色杜父鱼人工繁殖的术语和定义、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与授精、孵化管理及苗种培育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杂色杜父鱼的人工繁殖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Camouflage Sculpin (DB22T 344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444-2023《杂色杜父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杂色杜父鱼(也称松花江杜父鱼)人工繁殖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亲鱼选择:标准要求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体长应在25厘米以上,体重在300克以上。亲鱼的选择直接影响后代的质量和存活率,因此需要严格把控。
2. 催产剂使用:规定了催产剂的具体种类和剂量,如使用LHRHa(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5-0.8微克。正确使用催产剂能够有效提高受精卵的数量和质量。
3. 孵化条件:孵化水温应控制在16℃至18℃之间,pH值保持在7.0至8.0范围内。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胚胎发育,减少畸形率。
4. 饵料投喂:幼苗阶段需及时投喂轮虫、卤虫等适口性好的饵料。初期投喂量要少而精,随着幼苗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和种类,确保营养均衡。
5. 水质管理: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氨氮浓度低于0.5毫克/升。良好的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亲鱼挑选到幼苗培育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对于提高杂色杜父鱼的人工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