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工作程序及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察工作。
Title:Code for Investigation of Landslide, Rockfall and Debris Flow Control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563-2023《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勘察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湖南省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察工作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该规范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与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勘察活动。其目的是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设计、施工及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勘察阶段划分
根据规范要求,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勘察应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勘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技术要求,例如:
- 可行性研究勘察:主要任务是查明场地地质条件,评估灾害风险等级,提出初步治理方案。
- 初步设计勘察:进一步深化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识,优化治理设计方案。
- 施工图设计勘察:最终确定治理措施的具体参数和技术指标。
地质调查与测绘
地质调查与测绘是勘察工作的基础环节。规范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比例尺选择:不同阶段应采用适当的比例尺进行地形图测绘,如可行性研究阶段可选用1:5000或1:2000的比例尺。
2. 勘探点布置: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需合理布设,确保覆盖整个危险区,并在重点部位加密布点。
3. 资料收集: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图、水文地质资料等,作为勘察工作的参考依据。
工程地质测试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支持,规范提出了多种必要的测试方法:
-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包括密度、含水量、抗剪强度等指标的测定。
- 地下水位观测:通过长期监测了解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
- 地震波反射法或折射法:用于探测地下结构特征。
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估
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估贯穿于整个勘察过程之中。规范指出,在每一个阶段都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安全性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区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
完成所有现场工作后,还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完整的勘察报告。报告中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工程概况
- 地质环境描述
-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防治对策建议
总之,《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勘察规范》(DB43/T 2563-2023)为湖南省内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勘察质量,促进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也要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灵活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