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禾花鱼稻田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养殖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禾花鱼的稻田生态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Field Farming of Huahua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03T 0040-2022《禾花鱼稻田养殖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发布的关于禾花鱼在稻田中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桂林市范围内利用稻田开展禾花鱼养殖的生产活动。这意味着该标准不仅限于特定区域或特定类型的稻田,而是涵盖了整个桂林市内适合发展禾花鱼稻田养殖的所有稻田环境。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禾花鱼”这一术语的具体含义:指在水稻生长期间放养于稻田中的鲤科鱼类,主要以稻花为食。此外还规定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包括稻田本身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在内的综合生态体系。
三、养殖条件要求
1. 水质管理:稻田内的水源应清洁无污染,pH值保持在6.5至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mg/L。
2. 土壤质量:稻田土壤需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2%,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3. 温度控制: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5℃至3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禾花鱼的成长发育。
四、苗种选择与放养
1. 苗种来源:推荐使用本地适应性强、抗病力高的优质苗种。
2. 放养密度:每亩稻田建议放养数量控制在500尾左右,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放养时间:一般选择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进行放养,确保鱼苗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并开始摄食。
五、日常管理
1. 饲料投喂:除依靠稻花自然生长外,还需定期补充配合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2. 疾病预防:定期巡查稻田,观察鱼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 水质调节:根据季节变化适时换水,维持稻田内良好的水质条件。
六、收获与销售
1. 捕捞时机:通常在秋季水稻成熟时进行捕捞,此时禾花鱼体重大约在200克左右。
2. 质量检测:捕捞后的禾花鱼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后再上市销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禾花鱼稻田养殖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对禾花鱼稻田养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