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马鞍羊蹄甲苗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小马鞍羊蹄甲苗木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duction of Bauhinia faberi var. mino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040-2023《小马鞍羊蹄甲苗木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小马鞍羊蹄甲苗木的培育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中明确规定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层深厚的地块上。土壤要求疏松肥沃,pH值在6.0至7.5之间。为了确保苗木健康成长,需要对苗圃地进行全面深翻,并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此外,还需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导致苗木根系受损。
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子处理是保证出苗率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指出,在播种前需将种子浸泡于温水中24小时,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提高发芽率。之后进行催芽处理,可以采用沙藏法或温床催芽法,直至有少量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
栽培管理
在苗木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定期除草,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水分;适时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灌溉量;合理施肥,初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后期增加磷钾肥比例有助于壮苗和花芽分化。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结合化学药剂喷洒预防病害发生。
苗木出圃
当苗木达到一定规格时便可出圃移栽。标准建议当主干高度达到80厘米以上,地径超过0.8厘米时即可起苗出售。起苗时要注意保护好根系完整,尽量减少损伤。起苗后要及时修剪过长或受伤的根须,并蘸取泥浆包裹根部,以便长途运输过程中保持水分不流失。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小马鞍羊蹄甲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为园林绿化事业提供优质的种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