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渔光一体池塘的术语和定义、选址与规划、建设要求、光伏发电系统、水产养殖管理、环境监测及综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渔光一体池塘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shery-PV Integrated Po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019-2023《渔光一体池塘技术通则》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渔光一体池塘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标准规定渔光一体池塘的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优先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要求光伏阵列与养殖水体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8米,以确保光照能够充分到达水面,满足鱼类生长需求。此外,还强调要避开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池塘结构
对于池塘结构的设计,标准提出池塘深度应在1.5至2.5米之间,具体深度取决于养殖品种的需求。池底坡度宜控制在1:2左右,便于排水和清淤操作。同时要求池塘四周设置防逃设施,防止鱼类逃脱,并且在池塘周围设置安全防护栏杆,保障人员安全。
光伏系统布置
关于光伏系统的布置,标准指出光伏组件安装角度应根据当地地理纬度合理确定,通常情况下建议倾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减去5度到10度。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光伏板之间的间距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相互遮挡。另外,光伏支架基础应采用抗腐蚀材料制作,确保长期稳定使用。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方面,标准要求定期监测池塘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内。提倡采用生态友好型增氧设备,比如太阳能增氧机或微孔曝气装置,既能有效提升溶氧水平又能节约能源消耗。同时鼓励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构建良性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运行维护
在运行维护环节,标准特别强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巡检制度、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等。所有参与管理和操作的人员都需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作业。此外,还需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系统,详细记载每次维护保养的具体内容及时间点,便于追溯查询。
以上只是对部分内容做了简要说明,实际上整个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和技术要求。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