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土壤培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套灌区内盐碱化耕地的土壤改良与培肥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Fertilization of Salinized Farmland in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土壤培肥技术规程》(DB15/T 2896—2023)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土壤改良与培肥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壤培肥技术措施。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土壤培肥的基本原则
标准强调了“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实施土壤培肥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作物种类和耕作习惯等因素。例如,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上应采取不同的改良方法,不能一刀切。对于轻度盐碱地可以采用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而对于重度盐碱地则需结合化学改良剂使用。
2. 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
# (1)合理轮作制度
标准指出要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避免连续种植对土壤造成负担。比如,在河套灌区可以实行小麦-玉米-向日葵的三年轮作模式,这样既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 (2)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标准要求,每年每公顷耕地至少要施用22500公斤以上的优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并且要配合施用适量的氮磷钾化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 (3)应用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的发展,从而加速有机质分解转化过程。标准建议在播种前将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入土壤中,有助于增强土壤活性,提升养分利用率。
3. 盐碱地改良的具体方法
针对河套灌区特有的盐碱化问题,标准提出了多种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案:
- 洗盐排涝:通过开挖排水沟渠,定期进行灌溉洗盐操作,将表层过多的盐分排出田外。
- 覆盖地膜: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既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又可抑制水分蒸发导致盐分上升。
- 种植耐盐植物:如紫花苜蓿等具有较强抗盐碱能力的牧草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
4. 环境保护要求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所有使用的化学药品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不得随意丢弃农业废弃物,确保农业生产活动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土壤培肥技术规程》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