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在天津地区的农业气象指标,包括生长发育、产量预测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地区紫花苜蓿种植的气象监测与评估。
Title: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for Alfalf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876—2023《紫花苜蓿农业气象指标》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为紫花苜蓿的种植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气候适应性评价指标
标准中明确了紫花苜蓿对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例如,年降水量应在300至600毫米之间,这一范围内的降水能够满足紫花苜蓿生长的基本需求,同时避免因过度湿润导致病害的发生。温度方面,最适生长温度为15℃至25℃,低于5℃或高于30℃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生长阶段气象要素要求
在紫花苜蓿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气象要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幼苗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约70%),以促进根系发育;开花结实期则需要充足的日照时间(每日不少于6小时),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产量。此外,标准还规定了风速、霜冻等极端天气事件对紫花苜蓿的影响阈值。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紫花苜蓿生产的影响,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比如,在干旱条件下,建议采用滴灌技术保持土壤水分;遇到强降雨时,应及时疏通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对于可能出现的霜冻天气,可以采取覆盖保温材料或者延迟播种等方式来减轻损失。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与品质,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信息。通过遵循本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紫花苜蓿的栽培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