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鹅星状病毒病的诊断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核酸提取、RT-PCR检测及结果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型鹅星状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监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agnosis of Goose Astrovirus Inf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47-2023新型鹅星状病毒病诊断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新型鹅星状病毒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病毒分离与鉴定:从病鹅的脑组织、脾脏等器官中取样,使用适宜的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初次分离时应至少连续传代三次,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若出现典型的CPE如细胞圆缩、脱落等现象,则可初步判定为阳性。进一步通过PCR扩增鹅星状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并测序验证。
5.2 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鹅星状病毒核酸。提取待检样本中的总RNA后,利用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扩增。反应体系和条件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必不可少。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分析有助于判断结果准确性。
6.1 临床症状观察:病鹅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行走困难等症状。注意区分与其他鹅病原感染引起的类似病症。
6.2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发病区域近期是否有其他鹅群发生相似疾病,以及是否存在引入新品种或外来人员等情况。这对于追溯传染源具有重要意义。
8.1 防控措施: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消毒环境;引进种鹅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群免疫力;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