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闽楠次生林人工促进更新的技术要求,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调查与规划、抚育管理措施、补植及管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闽楠次生林的人工促进更新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Promotion of Renewal in Phoebe bournei Secondary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239-2021《闽楠次生林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闽楠次生林人工促进更新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规划、实施到后期管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规划阶段,标准明确指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布局。例如,第六条提到“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更新区域”,这有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第七条强调要结合林分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更新方案,包括确定更新面积、密度以及更新方式等,确保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标准对操作细节进行了严格规定。如第十一条指出,“种植穴规格应为长宽深各50厘米以上,并且要提前一个月挖好以利于土壤熟化。”此外,第十四条要求“采用容器苗或裸根苗进行造林时,苗木高度应在30至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少于0.5厘米。”这些具体措施能够有效保障苗木质量,促进其快速恢复生长。
再者,关于后期管理部分,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导。比如第二十条建议,“幼林期间要加强抚育管护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作业。”另外,第二十二条还提出,“当林木进入速生期后,可适当减少人工干预频率,但需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总之,《闽楠次生林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详尽的规定,为实现闽楠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续管理,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