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麦穗鱼-鳖稻田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养殖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麦穗鱼-鳖稻田综合种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Rice Field Culture of Pseudorasbora parva and Soft-shelled Tur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105-2021麦穗鱼-鳖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麦穗鱼与中华鳖在稻田中的综合种养模式。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养殖环境要求: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稻田周围需设置防逃设施,确保甲鱼不会轻易逃脱。
2. 水稻种植管理:水稻品种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插秧时要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以利于后期水产动物的活动空间。
3. 水产动物放养密度:每亩稻田可放养规格为20克左右的中华鳖苗种80至120只,同时搭配放养体长不超过5厘米的麦穗鱼苗种500尾至800尾。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稻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4. 日常管理措施:定期巡查稻田,观察水位变化及水质状况。适时调整水位高度,保持稻田湿润但不过深。注意防治病害发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 投饵投肥原则:遵循“四定”(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原则进行投喂。饲料种类可包括配合饲料、新鲜小杂鱼等,确保营养均衡。同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增减投饵量,避免浪费。
6. 收获与轮作制度:一般情况下,在秋季收获水稻的同时捕捞成鳖上市销售。第二年春季重新整地后继续开展新一轮的稻鳖综合种养活动。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不仅可以维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还能持续提升土壤肥力。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新型农业发展模式。